实时监控全球地震活动,集成SSV地震观测数据,中国气象数据排行等实时信息
地震数据来源于中国地震台网和日本气象厅(JMA),包含地震震级、位置、时间、深度等基本信息。 震级采用里氏震级,中国数据采用中国地震烈度表(12度制),日本数据采用JMA震度等级(0-7度)。
表示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,数值越大表示地震越强烈。采用里氏震级标度。
地震发生位置到地表的垂直距离,单位为公里(km)。
地震发生的具体位置坐标,用于精确定位地震发生地点。
地震对地表及建筑物的影响程度,中国采用12度烈度表,日本采用震度等级(0-7度)。
日本气象厅(JMA)数据中使用震度等级(0-7度),其中5度和6度又细分为5-、5+和6-、6+:
什么是SSV?
SSV(Strong-motion
Seismograph/强震动仪)是一种用于记录地震时地面强烈运动的高精度仪器。SSV观测数据是指通过这些仪器采集到的地面加速度、速度、位移等物理量,能够反映地震波对地表和建筑物的实际影响。
SSV数据的作用
SSV数据广泛用于地震烈度评估、地震预警、工程抗震设计、城市安全评估等领域。通过分析PGA(峰值加速度)、PGV(峰值速度)、PGD(峰值位移)等参数,可以判断地震对不同地区和建筑物的实际破坏力。
峰值地面加速度,单位g或m/s²,反映地震对建筑物的瞬时冲击力,PGA越大,破坏性越强。
峰值地面速度,单位cm/s或m/s,反映地震波传播的强度,PGV与结构损伤密切相关。
峰值地面位移,单位cm或m,反映地表永久变形。
日本气象厅震度、中国CSIS烈度,均为地震影响分级,数字越大影响越强。
长周期地震动阶,反映地震对高层建筑等长周期结构的影响。
关注PGA、PGV、烈度等主参数,数值越大,地震影响越强。工程抗震、应急响应等可结合这些参数进行科学决策。
什么是烈度?
烈度是描述地震对地表、建筑物和人类影响程度的分级指标。中国采用12度烈度表,1度表示人无感,仅仪器记录,12度表示地面严重变形、建筑物全毁。
什么是震度?
震度是日本等国家常用的地震影响分级,数值越大影响越强。
烈度越高,破坏越严重。6度以上可能造成建筑物损坏,9度以上可能造成大面积破坏。
当烈度达到5度时,建议采取避震措施;7度以上时,应迅速撤离危险建筑。
什么是气象实况排行?
气象实况排行是基于全国2400多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的实时监测数据,按照气温、降水量和风速指标分别进行排序展示的实况数据。
每小时更新一次,可直观了解全国各地的气象极值情况和分布特征。
展示全国气象站实测的气温排行榜,单位℃,按从高到低排序。气温≥35℃标记为高温,≥30℃标记为温暖,≥25℃标记为适中。
展示全国气象站测得的小时降水量排行榜,单位mm,按从高到低排序。降水量≥30mm标记为大雨,≥10mm标记为中雨。
展示全国气象站测得的风速排行榜,单位m/s,按从高到低排序。风速≥10m/s标记为大风,对应风力5-6级以上。
支持按省份筛选和时间选择功能,可查看近8小时的历史排行数据,直观了解气象要素的时空分布特征。
数据每小时更新一次,通常在每整点后5-10分钟完成。历史数据保留8小时,刷新页面或点击刷新按钮可获取最新数据。
遇到高温、暴雨或大风天气时,请减少户外活动,注意防暑降温、防雨防涝和加固门窗等防护措施,确保安全。
本站气象数据来源于国家级气象观测站实测数据,但仅作为参考信息。如需进行专业决策或应用,请以气象部门官方发布为准。
本系统仅用于信息展示,不构成地震预警。如遇地震,请遵循当地应急部门的指导。 数据更新可能存在延迟,请以官方发布为准。
地震发生时,请保持冷静,迅速寻找安全位置躲避,远离窗户、玻璃和悬挂物,避免使用电梯。